我儿子11个月大,我发现他非常缺乏耐性,例如:泡奶泡得慢一点,他就哭个不停;翻书翻不过去,也会大发雷霆。他这种急躁的个性,我真的很不喜欢,究竟要怎么引导他,才会让他变得有耐心一些呢?

发布时间:2017-05-17 点击数:1248


皮亚杰将02岁阶段幼儿的认知学习历程称为「感觉动作期」,强调婴幼儿此时主要是透过感官知觉及实际的操作经验来获取知识、满足好奇心。

因此,我们常看到这个年龄层的孩子,总是动个不停,不断探索,活力十足;但受限于行动能力及表达能力的不够成熟,探索的结果常带给他挫败的感受,再加上孩子原本就较缺乏耐力,难免会出现情绪化的表现。

婴幼儿出现哭闹、生气的情绪化行为,虽然是相当普遍的现象,但我们发现,不同的孩子也有相当明显的个别差异,这其中除了先天气质差异的影响外,根据发展心理学家的研究,照顾者(父母或托育者)与婴幼儿的互动是影响孩子正向人格发展及情绪发展的关键因素。我们建议婴幼儿的照顾者,除了提供孩子温馨而充满爱意的教养环境之外,还要掌握住下列几个相处原则,如此,孩子的情绪化问题也会相对减少。

首先,建立有规律的生活步调,让亲子双方对于日常生活事件的进行时间均能有所预期(如:何时外出散步、吃点心),如此就不容易出现失控的状况。

其次,了解及回应孩子的需求,是另一个减少孩子情绪化行为的重要方法。由于婴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相当有限,照顾者要能敏锐判读孩子的情绪表征,并满足孩子的需求,千万不要养成孩子以「哭闹」来表示需求的习惯。

此外,孩子这时正处于动作技能的学习阶段,照顾者正确的示范及教导,或提供适龄的学习素材,都能让孩子克服阻碍及减少受挫。以您提及孩子在翻书时的不耐反应而言,这或许不是孩子的个性问题,而是我们提供的素材出了问题;建议您不妨为孩子更换一本易翻阅的、尺寸适中的厚页图画书给孩子。当孩子因技巧不熟练而出现情绪化表现时,我们先不要去指责他,而是动手教他如何克服这项困难。

父母可以从孩子6个月大起,为培养孩子的耐性而努力。例如,为孩子安排一个安全而丰富的游戏空间,提供适龄又适量的玩具器材,鼓励孩子从小就能专注于游戏之中等。此外,亲子间的共读及共玩经验,更是培养孩子耐性的绝佳方式。期许在我们的努力下,孩子能够有更好的表现。

上一篇:我家大女儿已经五岁,平日算是比较霸气的孩子。最近,她在上才艺班时,因为分心玩耍,被老师纠正,没想到她竟然用平日威胁妹妹的口气对老师说:「我叫××打你喔!」老师很着急地把这个情况告诉我,我平日也不喜欢她这样说话,但一直都不知该如何纠正才好。 下一篇:女儿已经读大班了,她好像无法接受别人的意见,非常的固执,像每次弹琴,明明是她弹错了,她就是不愿接受我的纠正及教导。我觉得这样下去,我们的关系会越来越恶劣,该怎么做才能改掉她这个坏毛病呢?
© 家恩教育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.